金九銀十,對于制造業而言,本應是機器轟鳴、開足馬力生產的繁忙季節。然而,在環保風暴、中美貿易戰夾擊下,我國制造業卻是風聲鶴唳,PMI指數正在逼近收縮區間。
從數據中,我們可以明顯看到17年9月以來,我國制造業的PMI指數一直是呈波動下降態勢的。 而在九月,制造業的PMI指數僅為50.8。 要知道如果PMI指數接近于收縮指數(低于50)是十分危險的!
制造業是中國崛起的關鍵。 無“農”不穩,無“工”不強,無“商”不富。 在三個產業中,工業是真正具有強大造血功能的產業,對經濟的持續繁榮和社會穩定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。
對此,近日,生態環境部正式發布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-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攻堅行動方案》),取消統一的限產停工比例。這就意味著,今年秋冬季的“停工令”不會再來了。
《攻堅行動方案》里,并未要求建筑工地要停工,僅第9條要求各地加強揚塵綜合治理。所以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文章《10月1日起,工地最嚴停工令來襲!》可以靜靜了。
去年的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堅戰中,鋼鐵、建材、焦化、鑄造等行業,都設定了具體數額的限產比例,譬如限產30%,甚至50%。這樣的“停工令”,導致大批行業企業被強制停工限產,大量工人失業,引發了一部分負面情緒。
今年的《攻堅行動方案》,正是考慮到去年的各種情況,不再“一刀切”式停工停產,要求各地方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差別化錯峰生產。根據采暖期月度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結果,可適當縮短或延長錯峰生產時間。
對于老百姓“溫暖過冬”問題,《行動方案》指出,兼顧溫暖過冬和清潔取暖,有步驟地增加煤改氣和煤改電的戶數。但是在氣源和電源沒有得到保證的前提下,以前的采暖措施不需要拆除。